副标题:集显比上代独显还强
这次的数据分享解禁延期了,所以元宵节并未发布内容,好在也不算特别晚,雨水节的时候跟大家露面了。关于测评的内容简单说下,提供的测评内容足够详实,如果真的想入手也可以参考公众号⌈野生实验室⌋的付费细节分享,付费的内容会包含一些未披露的细节,会更有入手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大路哥,年前我已经拿到了幻X 2025,所以春节期间陆陆续续做了非常完整的测试,对于幻X 2025我个人而言是非常期待的,因为我自己就有一台幻X 2023款:

幻X 2025款相对我的2023款有不少直观的提升:
- 电池从56Wh升级到70Wh,且续航更强,那么离电水平应该非常不错;
- 相对上代16G~32G的板载内存,新的统一内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差异化,可选64GB;
- 接口从原来雷电4+Type-C(10Gbps)提升为双USB4(40Gbps)+HDMI 2.1,且独立方口供电。
当然这些改变巨大的参数也给我们不少朋友(包含我)带来了诸多疑虑,比如:
上代可选顶配RTX4060独显,而幻X 2025款居然是一个集显???哪怕相对一般8~12个CU图形单元暴涨至40个,翻了三倍还有多,但是毕竟还是集显啊,这能有多强?即便我已经知道AMD对于这颗AMD 锐龙AI Max+395处理器的定位是移动级+桌面级的混合人设,但是在没有实测之前,我心里也没底。
因为这颗处理器有别于以往的任何一颗处理器,包含竞品,不仅仅是它SKU中直接包含了AI,你要说AI前面还有AMD锐龙AI HX 370呢?但这款和AI HX 370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产物。从实测来看标题中“集显比上代独显还强”其实已经是谦虚的说法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无法无天、吊打独显”。
Tips:以下数据均基于64G版本幻X 2025和16G幻X 2023(RTX4060)测试。
先放一点开胃菜,CPU(手动模式80瓦)直接对标桌面级i7(250瓦+):

集显8060S可以直接对标上代幻X 2023的RTX4060,甚至更好:

不过在分享完整数据和解读之前,我们还是先开箱解读下,相对上代有哪些外观方面的区别:
开箱解读、升级到细节
从首图来看,正面几乎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更多的差异在侧面、背面:

左右两侧的差异如上,新款幻X 2025的侧边还带来了好看的条纹设计元素,细节上更加丰富,双USB4也可以支持氮化镓100瓦PD旅行充,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完全够用。更大的扬声器外放口其实也做了内在的升级,由双扬声器升级为四扬声器。TF卡槽的外移是有原因的,参考如下的对比就明白了:

上图左边为幻X 2023款,原TF卡槽调整为M.2 2230固态位,再配合RGB横向透视窗位移到上部分采用更大的斜切设计,支架的下半部分就可以完整的容纳更大的电池模块,甚至为了让电池更大,可以看到有图中有凸起设计,而更大的斜切透视窗辨识度也更高,整机也更好看:

当然,斜切的后视窗之所以能上移也因为新的幻X 2025仅有一颗CPU,GPU独显的位置就释放出来了。
如下我们可以参考官方的透视图,就可以发现这里的差异:

可以看到Arc Flow绝尘风扇升级为散热更好的二代Arc Flow双向内吹绝尘风扇,且背面进风口更大:

所以幻X 2025整机的性能释放上限更高,风噪的表现也更好。实际上图中背面的1300万摄像头位置稍微上移也是做了调整的,上移后可以更好的满足双USB4接口的布局。总的来说幻X 2025保留了不少上代的特色和优势,在部分细节做了打磨和优化,整体程度上做了不少升级,即便键盘模块也是如此:

可以看到触控板(右)大了整整一圈,而键帽圆弧边框做了收窄(下),更加方正和突出曲面指腹键帽:

而背面的变化也蛮大的,由原来的植绒调整为素皮设计,不用担心沾灰后的打理问题了:

键盘和平板主机部分磁吸贴合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笔记本,两代的折合角度略有区别,如下:

可以看到上代幻X 2023角度更大一点点,但这个差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顶部的出风口区别倒是蛮大的:

上代为一个大平行四边形+2个小平行四边形作为一列出风口,幻X 2025出风面积更大设计也更干脆。从细节上来看,边缘也做了很细微的多层小沟槽,比如我们看其它区域的特写:

这里顺带讲一下,上代的电源按钮贴合度不高,很多时候按下去可能没反应,幻X 2025解决了这样的问题,配合新的凹凸纹理,盲操作也更加顺手。另外幻X不管是2025还是上代,都采用CNC一体成型工艺,整机手感非常棒,尤其是合金硬度非常高。我之前的2023背面贴了贴纸,后面想取下来有点困难,粘得太紧了,咋办呢?我只能用刀刮了,如下可以看到痕迹,但是很不明显: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张背面对比,就开始分享数据实测解读了:

桌面级CPU、超级能打
前文已经给大家分享了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和桌面级255瓦+释放下的i7-14700KF的R23对比,可以看到手动模式下3万3的跑分是十分接近3万5的跑分的,R23多核突破3万就已经很炸裂了。
我们先来看下规格如下:

首先395处理器拥有16个核心,均为大核,支持超线程、共32个逻辑处理器。大路哥手上这款64GB版本搭载了8颗三星高频内存颗粒,频率为8000MT/s,采用四通道的统一内存模式,时序非常低:

四通道的优势即便对标桌面级一样非常能打,读约120GB/s,写直接高达210GB/s以上,Copy指数也是桌面级8000MT/s高频内存的1.5倍,时延Latency和一般的游戏本差异不大,但高于桌面级,不过395这颗处理器的三缓时延是炸裂的存在,仅为10纳秒左右。
按照官方的说法,AMD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的标准TDP为45瓦,最大为120瓦OEM设定,幻X 2025款分别基于性能、增强、手动模式给到了45瓦、60~65瓦、80瓦的释放调教,从释放来看是有不小的空间的,但是要考虑幻X 2023款的FPU释放也仅为65瓦上限,显然新款的释放能力也升级了。
而且退一步讲,幻X 2025款仅需解决CPU部分和高频板载内存部分的热量即可,上代还需要解决dGPU独显的热量问题,所以不管是CPU的释放还是集显的释放,幻X 2025都高了一个维度。这也是为什么上一代可选仅为i9-13900H,而不是HX系列,因为HX系列上限超过151瓦,和释放能力差异太大,属于浪费。

所以如上对比之下,蓝色幻X 2025直接在4线程后一骑绝尘,如果基于CPU-Z来对比也有很大差异:

多核方面基于不同模式下的对比如下:

如果我们要结合烤机来讲,参考如下:
45瓦整机释放的性能模式风噪人机位35分贝以内(室温27°):

如果我们调整为增强模式60~65瓦波动之下风噪提升到43分贝左右:

如果切换为手动模式最大的80瓦输出,分贝不超过47分贝:

Tips:上图幻X 2025烤机数据看不清没关系,但是可以看到3张图的变化曲线。其次上述测试均用GPU单烤来表达是因为幻X 2025实测不论单烤CPU还是单烤GPU集显还是两者双烤,反正释放都是45瓦、60~65瓦、80瓦,每一种烤机都超过30分钟,就没有必要全部提供给大家看细节了。
所以在CPU方面,大路哥的定位是桌面级CPU、超级能打,而且能比肩到i7-14700KF,关键只需要80瓦,那么从这一点来看它的能效比、续航都是十分炸裂的,这个细节我测了很多,后面分享。
幻X 2025的固态硬盘方面可以说是没有升级的,仅仅是为了电池续航调整了位置,和上代一样基于M.2的2230规格,这也意味着幻X 2025自身的存储容量是有上限的(主流2230最大2TB),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好在这一代拥有两个USB4接口,而且还不占用供电空间,如果真有扩展存储可以借助扩展坞解决。
这次大路实测的机型和以往略有不同,不再是西数固态,而是一颗铠侠:

实测读写不错、温控表现不错,读取速度约6GB/s峰值,写入峰值约5.3GB/s,室温27°最大烤机57°。
当然关于CPU部分的分享还没完,我们多数的生产力是基于CPU的、或者以CPU为主的:

生产力方面基于CrossMark和PCMARK10的基准对比如上,从不同模式的对比来看,日常的Office需求性能模式即可,安静且高效;在有编码需求的时候可选增强即可。
如下扩展的Office测试也是如此:

而主要基于Web的测试如HTML5的基准,我是第一次见到超过Intel最新处理器的:

而在照片和视频编码处理方面,基于Adobe四件套的测试如下:

就跑分而言非常炸裂,就不同模式而言基本相当,增强略有增益,手动反而有所下降。如果参考编码输出时间来对比,可以参考如下(数值越小越好):

所以一般性能模式即可,相对上代拥有独显的幻X 2023也具备更大的优势。
所以就上述的实测来看,当年你对i9-13900H的不满,这次直接量大管饱,怼到桌面级,绝对无憾。
独显级集显、相当炸裂
而说到幻X 2025的这颗CPU集成的集显8060S,集成到CPU中的GPU确实是集显,但它的规模是780M、890M规模的N倍,理论上我们用集显跑分往往是如下这样的,比如PortRoyal光追测试仅为几帧:

而集显8060S直接达到了幻X 2023的RTX4060水平:

所以AMD锐龙AI MAX+ 395这颗处理器,不管是CPU还是集成的GPU能效比都是非常炸裂的,实现了集显对主流独显真正的超越,如果性能释放达到了120瓦的水准,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也许今年有机会在天选Air 2025或者ROG幻16 Air上碰到,这样来看2025年确实是笔记本大年,进一步可选RTX5080,退一步还可以选8060S这种满血集显,既解决了性能的壁垒又解决了续航的难题,轻薄设计本首选。
下面我们参考一组相对完整的核心显卡、集显对比:

上面是基于平均帧的对比,下面是基于对比独显的差异,可以说搭载8060S的幻X 2025遥遥领先:

而对于显卡跑分方面的Tims Spy和Fire Strike同样全面压制:

之前在幻X 2023测评中,大路的评价是80%满血,而8060S直接把20%的差异给拉平了。
显然AMD锐龙AI MAX+ 395这颗处理器的成本不低,所以幻X 2025成就了这颗CPU,而这颗CPU也成就了幻X 2025,可以说是真正的双向奔赴,双赢,赢麻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幻X 2025的首发价格,千万不要震惊,礼貌的讲这是应该的,完全配得起这个价格,有二合一+触屏+轻薄+性能需求直接一把梭就完事了。
游戏实测方面,基于含基准测试的游戏表现中1080p对比如下:

除《孤岛惊魂6》五五开和《CS2》中表现不如英伟达独显,多数游戏都占据优势,尤其《黑神话:悟空》的表现,光追低的条件下《赛博2077》也有不错的表现。如果我们把强度拉到1440p分辨率,如下:

上述的特性依旧保持,同样《黑神话:悟空》中遥遥领先,且1440p或原生1600p均为110帧左右。
除了基准的3D渲染测试和游戏实测,AI中也需要用到GPU加持,表现依旧非常不错:

可以看到AI Text大语言模型中也处于绝对优势,增强和手动模式略有提升,而在基于第三方ONNX框架下8060S集显也处于遥遥领先,且在增强或手动模式后还可以大幅度提升算力。
Tips:上述测试中Windows ML iGPU测试幻X 2023基于i9-13900H和8060S对比;而AI Ryzen NPU integer测试中幻X 2025基于8060s,幻X 2023基于英伟达专用加速TensorRT,但表现上8060S依旧炸裂;在AI Text的LLAMA 2测试中幻X 2023跑分为0是因为该测试基于13B,RTX4060的8GB显存无法满足13B参数模型测试,所以跑分为0,而幻X 2025可以方便的分配至高96GB显存,所以轻松胜任百亿参数模型。
当下最流行的是大语言模型是Ollama框架和Deepseek,于是我们可以简单安装一个试试:

如上结合幻X 2025任意切换的显存大小,可以非常轻松的安装32B大模型,32B即包含320亿参数,一般需要22GB显存,如下我们在使用中可以查询:

另外需要注意,目前Ollama是支持AMD的GPU加速,主要基于AMD ROCm堆栈进行加速:

不过目前AMD AI MAX+ 395集成的8060S集显刚发布,还不在适配列表中,所以测试仅基于CPU使用:

如上可以看到我们基于参数verbose运行后提问,生成结果包含了TOPS等信息,6.73 tokens/s的CPU速度显然不及GPU速度,但后期AMD ROCm适配加速后,这个速度应该能达到30~60token/s(针对32B)。退一步讲对于幻X 2025来说具备一个很强的优势——可变显存(最大96GB)的统一内存设定,可以轻松越级跑百亿参数大模型,比如76B的DeepseekR1或V3都不是问题。而如果换成独显,目前没有移动级GPU可以胜任32B或32B以上的参数大模型,而幻X 2025却可以轻松实现,不仅能跑、速度还很快。
如果有类似的需求,哪怕幻X 2025售价超过1万5,都属于太便宜了。
总结和补充
当上面的横向对比测试数据分享出来后,相信大家有需求就直接上车了,但是需要注意目前发布的多款SKU中,一定要考虑到“统一内存”的设定,统一内存涵盖了显存的空间,是作为硬件预留共享使用的。考虑到搭载的8060S集显非常的强悍,大路推荐直接64GB版本起步,一步到位。
至于为什么?我是真没想到顶配395的64GB国补之后仅为14999元,还不到一万五,我和大多数人的预期考虑到国外的价格,它应该是18999起步到19999元的,但是没想到直接少了5000。退一步讲你选择390的32GB虽然看起来只要11999元,但是内存不够、核心从16核降为12核、核心单元40个变32个,不值得啊,因为如果差点意思不管是CPU不够还是集显不够还是内存不够,11999元属于白花了……当然这个也包含了395版本的32G,12999元也属于白花了,所以干嘛不加2000、3000呢?
其它方面总结如下,作为AMD锐龙AI MAX+ 395和幻X 2025双向奔赴的结合,优势太多:
- CPU翻倍升级,直接达到桌面级i7水准;
- 集显炸裂式堆叠提升40CU图形单元不是吹的,真实水平能打RTX4060满血;
- 接口大满贯、独立充电贴心加持,细节打磨到牙齿,电池容量升级都是最吼的最刚需的;
- 续航相对上代提升不少,安静模式可达10小时办公续航。
续航方面大路哥做了相对较多的混合测试,均基于UL的1小时办公续航实测——亮度200尼特(幻X 2025为49%亮度)、打开WiFi、音量25%:

安静模式最佳能效(Windows电源设定)每小时9%,10小时还剩10%:

安静模式基于平衡模式(Windows电源设定)每小时12%开销,7小时剩余电量16%:

安静模式基于最佳性能每小时开销16%,5小时后还有20%剩余电量:

所以就续航而言日常选择最佳能效即可,可以70Wh大容量电池下获得10小时办公续航。
当然幻X 2025也不是毫无缺陷,比如电源适配器我一开始认为就是反向升级的结果:

幻X 2025撑死了整机100瓦出头的需求,搭配了一个200瓦适配器看起来有点多余。但实测后考虑到100ms的瞬时供电峰值很可能功耗会达到180瓦,那么搭配一个200瓦电源适配器也不是不行。对于出差较多的用户可选搭配一个100瓦氮化镓PD旅行充通过USB4供电,胜在有2个满血USB4,而且实操可行,如下:

可以看到基于手动模式下结合USB4的PD供电,输入在90瓦以上(说明压力不小),差异在于:
- 使用原装电源适配器,手动模式GPU单烤80瓦,甜甜圈帧率在140FPS以上;
- 使用USB4基于PD旅行充,手动模式单烤70瓦,帧率在120FPS以上,且右下角有感叹号。
究其原因是幻X 2025提供了独立的PD供电电源策略,如下:

总结下就是旅行充100瓦氮化镓能用,比想象中好,但达不到完美平替,所以这一代原装电源适配器给到了200瓦也是ROG一向两大管饱的风格,并不是为了增大电源而增大。
其它补充
屏幕方面作为星云屏没什么好讲的,星云屏就是最好的,相比上代165Hz升级到180Hz,其它方面色域满分、四种色域随心切换满分(奥创中心可调),需要单独讲的是右侧多了一个控制中心按钮,初次触摸激活会弹出一个安装向导,安装后再次使用按钮会打开侧边栏快捷区域窗口:

其实这个控制中心触发使用的是华硕屏幕专家应用APP,幻X 2025只是有独立按键。
另外需要说一下,无论是上代还是新款幻X 2025,背面的透视窗口离电状态默认是关闭的, 如下:

只有在插电使用中才可以激活RGB灯效,奥创中心灯效设定可实现与桌面、鼠标、键盘模块神光同步。如果在离电中需要激活背面视窗的RGB灯效,也可以在奥创中心如下步骤打开即可:

一般场景下我们使用幻X 2025都是基于键盘模块磁吸贴合使用的,和笔记本别无二致:

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和日常笔记本不同(背面和顶部),所以寒冷的冬天可以直接在床上使用,这也是幻X形态设计上一大优势。好了今天的测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耐心看完。
Views: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