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独显就属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ᓚᘏᗢ,但是,但是Intel独显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五颗星为满分的条件下,Intel独显的定位基本如下:
- 生产力、视频编码:★★★★★
- 游戏:★★★☆
下面我会基于这两项以实际数据说话,并提供对比: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聊聊Intel显卡的发展史:
上个世纪,没错,上个世纪Intel就发布了Intel740独立显卡(1998年):
可以看到上个世纪独显还主打被动散热,而当下的独显基本都是双风扇、三风扇。转眼又到了2022年,在第一季度Intel将发布一款锐炫显卡,这也是一颗真正的独显,代号Alchemist,即炼金术士,而这一众系列中期间为A770独显,拥有完整的16G显存不说,位宽如A750次旗舰都给到了256bit,这也算是优势,埋下了诸多伏笔。
实际Intel做显卡也不是一蹴而就,从踏踏实实做集显做了这么多年也拥有了深厚的积累,和一些大家喜爱的特性,比如Intel集显在编码和解码方面就比较(不是比较,是非常,自信一点)强。我记得在奔腾时代当时的集显主要还是主板提供,如果不安装独立显卡日常的集显只能玩PPT这些办公需求,如果你非要看个电影,你会发现大几千元的PC但凡你播放高清一点的视频居然真的卡成PPT。
毕竟那个时代主流还是1000Kbps内的rmvb视频,总之就集显解码能力还不如机顶盒。
而到了酷睿时代,集显和无线网卡双向奔赴,这方面的优势Intel可以说是越来越大,尤其是无线网卡方面直接就做到了如日中天,你用螃蟹的、MTK的或多或少就是有些问题。
从酷睿二代开始,集显已经能很好的硬解1080p高清视频,而随着集显性能越来越高,后续的版本已经可以很好的硬解4K蓝光视频,不仅能硬解还能编码加速。可以看到官网的介绍“英特尔® Quick Sync Video提供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视频快速转换、在线共享、视频编辑及制作功能。只有在启用了英特尔集成显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英特尔快速同步视频。”
可以看到Intel的这个iGPU解码设计,包含了很多开放性的支持,尤其是FFmpeg的支持,我们仅仅借助集显就能完成一些生产力的工作内容,普通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实现1080p视频的剪辑,即便是4K剪辑的速度也非常快。
传统视频编码生产力
即便是Arc锐炫之前的i5-1340p,在Xe核显的加持下已经非常的强了:
参考基准素材约20GB大小,以1080p标准H.265的模式进行MKV格式输出进行对比:
两个平台均基于威力导演365最新版和集显驱动5333进行测试,视频长度45分20秒。
首先可以看到i5-1340p输出状态和最终开销时间11分27秒:
在任务管理器中可以看到输出中集显GPU的负载不小(截图为94%),同时CPU也较多的参与到编码工作中,那么酷睿Ultra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以联想小新Pro 14集显版Ultra9 185H实测如下:
可以看到首先时间缩短了,为10分55秒,两个平台针对一个45分20秒的视频编码输出,都做到了4倍的编码速度,酷睿Ultra时间更少,而且整个编码中集显的负载不高(没有超过60%负载),而CPU方面参与更低,完全可以用“轻轻松松干活”来形容,而上一代的i5-1340p基本是卯足了劲“全力以赴来干活”。
上述两款CPU其中酷睿Ultra9 185H采用了Arc锐炫框架,性能翻倍,做到了速度更快、负载更低。
如果我们切换成Intel的独显A770这款顶级显卡会如何呢?
测试平台
首先我们还是简述下这套A770的测试平台,除显卡外是我日常使用的整机配件:
Tips:我个人比较求稳,如上的部分配件可能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过于用料过猛了,不过这个可以进行优化,优化后可以实现¥5800元以下,优化后的配置清单可以在总结文末中找到。
显卡为蓝戟(GUNNIR)旗下的埃尔登法环:黄金树联名版,如下:
可以看到边缘一侧还有黄金装饰的纹路,背面PCB板就是埃尔登法环黄金树的主题:
该款显卡和普通的A770一样均采用双8pin供电:
安装后,搭配华硕的追影A21侧透机箱大概效果如下:
显卡长度不算长,相比M-ATX主板仅仅长一点,细节参考如下:
如果配合主机、显示器、键盘等一套来看,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蓝戟的三角Logo像幽灵一样变幻闪烁。
下面我们就来实测这套主机搭配A770的视频编码效果,如下:
如上可以看到3分39秒即可完成,达成了10倍以上的编码速度,而且从负载上来看不算太高,大概在70%~80%左右的负载,同时也能看到CPU有介入到编码中。
那么对于英伟达来说会是如何呢?
大路手上刚好有一张5000元+的RTX4070Ti,我们来看看相比2000元出头的A770是否会有提升?
Tips:两套配置对比仅仅是切换了显卡,其它均不变,显卡驱动版本参考任务管理器信息。
可以看到我这张当初6000元+购入的RTX4070Ti提升不算大,最终2分47秒完成编码。负载方面和前面的A770差异不大,也在70%~80%左右,不过CPU的介入要略小一些。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下:
- i5-1340p,11分27秒,即687秒
- Ultra9 185H,10分55秒,即655秒
- Arc A770 16G,3分39秒,即219秒
- Nvidia RTX4070Ti,2分47秒,即167秒
如果我们要直观一点借助表格等来表达,如下:
这样看起来会一目了然,Ultra的集显加入了Arc加持,负载更低,编码时间有所减少;Arc A770明显降低编码时间,负载适中,入手仅为2000元左右;而RTX4070Ti有所提升,但价格5000元以上。
如果就编码速度而言,A770十分值得入手,且价格只有RTX4070Ti的40%左右,编码时间上并不占弱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A770或者说Arc显卡不仅是首先支持AV1解码、编码的显卡,而在视频编码创作方面性价比很高,同时编码速度也非常不错。
AV1视频编码生产力
既然提到AV1,就不得不提,AV1编码优势在于可以让体积减少60%以上而获得的视频画质质量不变。
这个我曾经在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参考:
大路当时基于Arc A750 8G来和RTX3070对比测试的,现在我们直接用A770和RTX4070Ti来对比。
同样使用HandBrake工具来作为基准演示,目前版本v1.82,视频即采用上面的输出视频。
首先我们使用RTX4070Ti来进行AV1编码,选择AV1 10-bit的NVEnc的英伟达编码模式:
最终编码时间输出为:248秒
- [15:05:49] Starting work at: Thu Aug 22 15:05:49 2024
- [15:09:57] Finished work at: Thu Aug 22 15:09:57 2024
注:上述时间点取自于编码日志文件,下同。
如果我们要观察细节,参考组合截图:
编码中会大幅度使用CPU和独显如上,GPU在80%的负载左右(但是功耗不高),而CPU在50%以上。输出水平每秒平均帧为264帧,基于CPU+GPU的平均功耗求和为167瓦每秒。
如果我们换成Intel的AV1硬件编码基于A770会如何呢?
如上可以看到Intel Arc A770在AV1中编码一样的消耗比较大,但是CPU功耗明显更低了,如下细节:
另外不同的是相比RTX4070Ti的每秒平均帧264,A770达到了342帧,所以编码时间更少:
最终编码时间输出为:193秒
- [14:41:43] Starting work at: Thu Aug 22 14:41:43 2024
- [14:44:56] Finished work at: Thu Aug 22 14:44:56 2024
可以看到编码消耗时间上A770占据明显优势,而且平均功耗CPU+GPU为167瓦,和RTX4070Ti的组合差异不大,但是CPU功耗明显更小,而更多用独显来编码输出,属于真生产力,真努力干活。
而在视频输出结果方面的对比如下:
相比源文件2.97GB,两者输出的大小均为三分之一左右,不过明显A770输出的内容更小一些,但是在画质上其实两者区别不大(AV1的码率非常佛系,不是高就一定好,而是低一样可以好)。所以不管是从编码时间、功耗输出方面、能效比上Intel的Arc独显反而更占优势,关键2000块钱就可以比5000块钱还强。所以我常说Intel是一家软件公司,它只要认真做事,效果往往出奇的好。
下面我们用图表来对比看更为直观:
其实不仅在编码上,游戏方面也是如此,我记得我去年测试A750独显在《古墓丽影》中第三个片段的基准测试出现大量的“摩尔纹”,我还给Intel上报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摩尔纹是低端显卡的特性,不应该。今年我再用Arc独显A770测试《古墓丽影》第三个片段的时候,完全没有摩尔纹了。
相信除了生产力,大家也比较关注游戏,就Intel Arc A770 两千左右的价格而言,比较接近nVidia的RTX4060显卡的价格(2299左右),那么效果上如何呢?我们不如下面来对比下游戏中的基准测试。
注:上述对比中为了尽可能的公平公正,两者参数尽量一致,均激活显卡编码,对比如下:
如上编码的设定,如下分辨率尺寸的设定:
图下滤镜设定,两者均一致:
如下编码引擎和码率,码率一致,引擎选择独显自家引擎,均为10-bit:
另外,其实在各种编码中也可以看到Intel的硬件编码支持更多格式:
所以在视频编码方面的生产力,基本不用太多考虑,Intel是唯一的选择。
它不仅支持更多,且真加速。
游戏中的基准测试
这里的3DMARK我们就不跑了(当然我跑了),因为很多人会说Intel专门针对这些通用基准做了优化,所以基准测试跑分很高,但是实际游戏中表现平平,所以我们就直接基于游戏来对比。
为了方便大家直观的了解,我们先来一张表格:
因为大路测试的游戏样本有限,不过在有限的清单中可以看到《地铁:离去》和《荒野大镖客2》由于优化不错(绿色表格),反超RTX4060;而《极限竞速:地平线5》和《赛博2077》中,部分选项下和RTX4060不相上下(蓝色表格)。但是如果要对比两者的差异讲实话nVidia的优势主要是基于超采样技术的DLSS对这些游戏做了更多的支持,比如以《荒野大镖客2》为例,基准测试中由于并未开启DLSS或FSR等超采样技术,所以RTX4060下的平均帧仅为89.26帧,实测截图如下:
而同样的A770犹豫也并未启用XeSS和FSR,但是就实力而言本身应该更强,所以直接102.62帧:
而且最低帧和最高帧都明显更高,这一点上面我们也可以参考《古墓丽影》,如果选择启用DLSS或未启用,两者也具备一定的差异,首先我们参考A770的XeSS的对比效果:
可以看到1440p下高画质,XeSS启用和未启用其实差异不算特别明显,相比94FPS仅提高11.7%。
如果这时候我们对比到英伟达DLSS的RTX4070Ti独显,这里就完全不同了:
可以看到启用DLSS质量后,原来的202提升了18.3%,这个都还算不太明显的,但是显然比XeSS提升更多,而这个更多,往往就会差异5~30帧左右的差距,所以退一万步讲,只要Intel自身优化跟上了,往往结果就不会太差,也可以参考官方的一些数据:
如上的赛博2077从上面的表格来看,大路也有测试,也有包含1440p的高画质设定,实测成绩相比上面表格中的帧率还高,当然这个是正常的,因为我用更新的驱动来测试,相比老数据有提升是日常表现。
官方提供的对比往往是自己占据优势或者说优化还不错的,也可以看到上述A770其实和A750的差异并不大,更多的差异在于显存8G和16G可选的区别,因为就核心单元而言A770包含32个核心单元,而A750包含28个,相比来说只少了14.2%左右,所以大部分的差异就是10%~15%左右。两者的差异在500元左右,这500元是否值得加我觉得是值得的,原因有二:
- 一方面Intel的优势不够明显,一寸长一寸短,能多一点是一点,不差钱就直接上旗舰;
- 一方面Intel拥有自己的OpenVINO框架的AI加速,效果目前非常不错,AI生产力优选16G显存。
所以相信大家知道我要讲什么了吧?当然是AI方面的表现。
AI生产力的表现
首先我们基于三张显卡基于自身优势加速引擎的对比:
这里跑分是一方面,总体(综合)图像生成速度是重要指标,可以看到目前A770虽然基于自己的OpenVINO加速引擎,就UL的基准来看还需要进步,这个进步还有一定的空间。如果都基于第三方如ONNX引擎来对比,这里的区别就会完全不同了,如下:
可以看到nVidia的高端显卡会占据不错的优势,而到了甜点卡RTX4060就差距出来了,而在A770方面很明显就不占优势,这大概也是OpenVINO的推进原因之一。但是退一步讲大多数用户的AI需求并非高频使用,所以5秒出图还是9秒出图区别就没有那么大了。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AIGC的实际效果:
如上512 x 512的20步迭代大概不到7秒,如果我们尝试2倍高清修复:
大概需要22秒,差不多三倍时间,修复效果如下:
如果我们直接20步迭代一个1024 x 1024的文生图,大概时间18秒左右:
实际出图效果如下:
那么AIGC文生图对于A770的消耗如何呢?参考如下2倍高清修复的运行截图:
如上可以看到A770处于满载状态(但实际功率其实不高),不过对于显存的消耗达到了12G左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有AIGC的需求,建议选择A770的16G版本,16G更适合生产力。
上图为上面的实际操作出图效果。
以上的测试属于关键词比较多的,如果仅仅是单一的几个关键词,速度会更快,如下也就3秒:
显然独立显卡的Arc相比酷睿Ultra的集显Arc就宽裕多了,能做的更多、速度也更快。
那么到了这里,一般如何来搭配一台具备生产力和游戏娱乐需求的PC呢?
装机搭配推荐
其实同样我们还是参考之前大路自身的配置,如下:
下面我们简单解读一些细节和重点:
内存解读
如果你需要生产力,32GB内存是标配,一般如上16G x2即可,通常DDR5-6000就够了,这样对于主板和CPU选型上和预算上压力都会更小,因为实测目前的基本盘是这样的:如果内存需要超频,你不超频到XMP 8000好像也说不过去吧?而要超频到OC 8000MT/s有两个条件:
- 只有14代处理器能支持这么高
- 需要搭配新款主板,比如小吹雪S
这就意味着上述的版本搭配CPU还需要至少i5-14600K/KF,主板的预算一分都砍不下来。所以意味着要预算上的克制,内存就没有必要过高,相对于4800MT/s的基频,OC到6000~6800就可以了。
比如上述中的内存可供参考:
这款默认是30时序,30时序实测默认基于XMP2只能达到6400,否则会不稳定;如果需要更高需要调整时序到32或34,就可以超频到6800~7200;但是如果不修改小参数,内存超频往往只是增加读写速度,并不能降低时延;所以对于小白玩家我更推荐低时序默频的XMP2即可。
所以佰维这款悟空系列其实就刚刚好,相比一般的C32时序更低,时延也更低,基本的读写速度有保证,如下实测:
如上可以看到时序默认为30-38-38-76,基于CR2,获得的时延仅为66.7ns(纳秒),如果要超频可以参考下面的时序进行简单调整,小白也可以实现,但是效果其实差异不是很大,但内存的压力就变大了:
可以看到新的时序设定为34-45-45-108,同样基于CR2,可以看到默认上时延高了一点,读写增加了,但是这个增加其实用处不是很大,所以如果你不能有OC到8000MT/s的资金盘,就不用想太多。
日常你选择悟空这样的C30时序就已经很好了,上款为灯条,价格略贵,降低预算可不要RGB。
固态解读
固态本质是硬盘,只是相对机械硬盘具备更快的读写和IOPS能力,给我们体验带来无与伦比的快感,但是快的同时也容易过热,所以选择固态往往需要考虑发热引起的降速问题,目前大路用的这款佰维悟空系列实测就非常不错,我们首先来看数据,如下:
如上可以参考实测中的读写峰值,读超过7000MB/s,写超过6000MB/s,这个符合官方宣称;但是这里的重点可以参考上面的温度走势图,在整个测试中最高46°,这个就很厉害了,一般的固态读写测试都会轻易的超过60°甚至70°,而这款过于夸张的温控就是不错的选择。
大路这款包含RGB和板甲被动散热,包装很上档次,采用泡沫和套盒包装。
厚度方面仅适用于PC,并不适合笔记本,如果笔记本需要使用可选非RGB的不带板甲版本。两者的型号均为NV7400,价格略便宜一点,整体上性价比也很高,当然重点还是温控好,大文件持续读写没有掉速。
无板甲无RGB版本还有最大4TB可选,如下:
固态大小方面生产力2~4TB起步,游戏玩家也建议2TB起步,例如一个《荒野大镖客2》就是100GB+:
512GB仅限于用于系统盘,但是需要注意一张主板的固态插槽并不是所有都支持PCIe4.0,它的总带宽是有上限的,所以往往2根固态速度肯定会比插满4根效果更好,所以大容量优先。
佰维这款RGB安装效果如下:
CPU解读
CPU方面既然选择i卡(Intel独显),CPU通常肯定就优选Intel,目前游戏推荐i5-12600KF性价比很高,仅需900多就可以入手到散片,而i5-13600KF相比上代提上不小,所以目前价格并不会缩水:
如上可以看到两者多核相差约30%左右的性能,但是游戏来说i5-12600KF肯定是够用的。如果是生产力就需要考虑包含核心显卡,即便你已经拥有了Intel的独立显卡,在编码中Intel 12代开始集显会混合加速,速度会更加猛烈,一般集显和非集显版本相差约200元,就生产力而言是合算的。
Tips:上述技术详细参考官网说明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adaptix/deep-link-support.html#multiasset_1331502069
如果后缀包含F,即不支持集显,可以选择纯数字或仅有K的版本,即包含集显。
CPU的散热方面,如果你需要光污染,无脑360水冷,优势在于有冗余的散热能力的条件之下可以更好的压制CPU温度,这样水冷风扇转速会更低,进而噪音更小、机箱内的灰尘也更小(吸入能力小了)。
其次散热器本身不算耗材,一般水冷至少用五年,风能用8年都无压力,换代仅需换扣具。
所以一次性的投入,给自己更好。
大路上面所用的冰封魔镜属于老款,目前更推荐寒冰装甲系列,两者价格差异不大,但是风扇有所优化,后期不用太多的维护,所以更建议选择这款:
而且这款的风扇还升级了,噪音更低,并且加入了小屏幕,可以显示不少刚需的信息。
风冷方面的思路和上面一致,入门级其实不用太考虑,除非预算真不够、真挤都挤不出来。个人使用非常满意的包含SS135和FC140,SS135虽然是单风扇但是散热能力并不差,能保证260瓦左右的持续烤机。两款均有白色可选,在选择上也比较方便,价格在200起步,且SS135采用动平衡风扇,噪音也更低。
显卡解读
显卡其实前面讲的很细,如果需要AIGC是无脑A770,目前如蓝戟主打三风扇,默认2400Mhz频率(OC),在性能上会更好,价格方面也有多款可选,比如杭州亚运会联名属于白色+祥云,非常漂亮;黑色有艾尔登法环的黄金树联名,目前价格也很不错。
目前开学季优惠活动1949元非常不错。
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疑虑,白色机箱能否配黑色联名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我给大家看图:
整机的ARGB同步可用白光、暖光,其实影响不大,当然实在纠结就选亚运联名:
如果没有生产力需求,不差钱肯定A770,如果实在抠预算可以上A750:
比如:
如上配合不错的电源+大品牌高端机箱,也不过不到5000元。
主板解读
就上述几套综合配置,基本是i5封顶,那么选择上主要就是B660/B760主板,丐一点可选上面华擎那款,也就600多搞定,且支持DDR5;内存方面非生产力实际8G x2就够了,也可以降低一半的投入。如果需要生产力比如i7或更高版本就需要Z790来支持了,因为目前从13代开始,i7并不会锁功耗,只要散热跟得上能跑到330瓦以上,这时候B系列的主板供电会成为瓶颈,且甚至不稳定。虽然类似华硕有APEX 3.0的设定可以做90°温度强,让CPU在相对可靠和能效比下运行,但是i7的内心是生产力,能上280瓦的时候你觉得不会只要它跑240瓦。而主板是底盘,所以选择什么上什么,至于600多的主板和1000多的主板甚至两三千的主板有啥区别?都是细节上一刀一刀筑起来的。
比如以上面华擎这块为例:
显卡插槽是PCIe4.0 x16的,两个M.2其中一个是Gen3 x4的,支持WiFi,但是需要自己买无线网卡,但是这个主板是没有天线IO设计的,也就是说你需要飞线出去才能用。只有1个C口还仅仅是5Gbps的:
因为没别的吹的了,居然还专门做了一张图来加持。供电方面属于能用,但是不要用力过猛:
所以但凡上去一点,比如华擎下面的钢铁传奇就1299了:
所以都到这里了,为什么不上小吹雪S呢?比如可插拔的天线:
更好的声卡单元:
所以有时候有的钱省不了,你省了其它事情就来了,耽误时间不是,所以预算松点就无脑小吹雪了:
电源解读
电源这东西才真正的不算耗材,整机满载400瓦,你上700瓦、800瓦该用的点一分不少,不该用的一样一分不多;但是整个电源的压力就没了,更加稳定了。实际就价格而言差异还不大,你买个500瓦额定的大概要200多,大路当时上的鑫谷850瓦金牌都接近600了:
但是我为什么买呢?
- 我没有RTX4090和i9,本质上用不到这么高的额定功耗,但是它压力小啊;
- 电源有问题是会爆主板、CPU、内存、显卡,任何一样都比电源贵;
- 真的砸手里了,再买一个你不加钱?加钱比我500多还多呢!!!
所以有时候不差那么点钱,选择五年质保的大定额功耗,更好,全模组、Plus 80 金牌都是顺带的。
当然,比如这辈子基本不会旗舰显卡、旗舰CPU那么650瓦额定就是封顶了,上面这款就够了。
总结
所以有些配件是砍不出来预算的,就算临时砍出来了,后期都会加倍补上。
所以通常你需要选择PC,都建议有充足的预算,如果没有充足的预算建议上品牌整机更省事。
我们选择DIY,选择自己组装一个PC,就是为了客制化、扩展空间更好、同时方便后期升级;而升级这个事情就更好玩了,很久之前说过只要机箱不换,都叫升级;即便机箱换了,那也是升级机箱。
不管不管怎么搭配,了解自己的需求,游戏还是游戏+生产力,要求没有那么特别高完全可以扶植一些新秀,一家独大对谁都不好,你看现在独显都涨价到多少了?以前一张x60的显卡才千元出头,后面3060都能卖到三五千,简直不敢想象,而A750/770这样的卡已经相对成熟,两年的不断优化下来,打磨足够稳定。除了更好的生产力,也能满足游戏的需求,尤其是主流游戏。
Views: 224
不用vmaf对比视频质量吗
av1的编码比较特殊,它并不算那种压缩,会夸张的损耗画质,所以实际看起来一般不会有什么区别。而av1确实各家的算法略有不同,有的压缩比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