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魔霸新锐2023测评,这款机器其实上市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明年预计会发布新款,但是从今年Intel Meteor Lake发布会的介绍来看,新一代的移动端主要是在功耗方面控制方面提升更好,其次是AI方面,对于很多游戏玩家,尤其是学生来说影响不大,即便你需要AIGC方面的需求,对于RTX 4060甜品卡来说也有8G显存,也并不影响购机,所以英特尔14代的影响更多在轻薄本上。

所以这款魔霸新锐2023现在购机,并不会出现背刺的情况,而是早买早享受。

如果你觉得ROG只是让你有面子,建议读读这篇做个了解更好:

玩家国度的败家之眼的名字怎么来的?是贵吗?最近想买主板,纠结这个还是微星。?

ROG玩家国度的核心是“满足发烧友对极致性能和极致外观的需求”,相同配置带来更大可能。所以在符合预算的条件下,结合Intel Meteor Lake只是提升续航和AI(大语言模型方面)的能力,不管是现在还是明年,魔霸新锐2023都是值得选择的游戏本,当然这个选择基于我的实测作为依据。

魔霸新锐2023作为16寸高性能游戏本也属于枪神7系列,顶部的摄像头、阵列麦克风虽然略有凸出,但是在游戏本开合的时候十分方便,类似于高端商务本的设计,其次这样的设计辨识度也很高。底壳和键盘一面之间的U型灯带也明确的告诉了你这是ROG的游戏本,它可以配合键盘灯,外接的鼠标(需要ROG系类,比如月刃、战刃等,基于奥创中心)神光同步,当然有了奥创,桌面的壁纸也可以是动态的光影同步。

但是说魔霸新锐2023是高性能游戏本,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i7+RTX4060也叫高性能?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可以聊下,140瓦满血独显会都一样吗?比如基准跑分?风噪控制?体验一致?

我相信大家知道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魔霸新锐2023作为一款六边形战士,在一定预算内它肯定可以是高性能游戏本,比如它的高性能可以体现在:

  1. 整机195瓦输出,相比大部分同规格都高,CPU采用二代暴力熊液金散热,综合实力更好;
  2. 独显支持115W+25W 动态加速,且出厂自动超频持续输出都是140瓦,看谁保持得久?
  3. Pantone 色彩认证的QHD+ 240Hz刷新3ms相应的防眩光屏,结合16:10全能打;
  4. 1个雷电4+Type-C DP1.4+HDMI2.1可以三屏输出,得到四屏效果;
  5. 90Wh的电池看起来没有特别突出,不过实测集显续航高达6小时以上;
  6. 屏幕亮度实测可达500尼特,支持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Hi-Res认证观影体验很不错。

整体上相比天选4的定位更高,体验更好,不管是游戏还是生产力趋于一个万元的水桶机型。

如下图所示,魔霸新锐2023的键盘也特别有意思,采用4区RGB设定,有独立的功能键:

其中游戏常用方向键区域8个键帽和空格键是透明的,且底纹看起来非常赛博朋克,不同颜色下的效果也感觉不同,鼠标触控板体验上即便偶尔没带鼠标,办公上的操作也非常丝滑,手感是真的好:

有时候光看着就已经觉得很爽了,游戏不游戏好像已经不重要了,ROG的设计往往就是这么喧宾夺主。

本篇的测评基于实用,会包含:

  1. 开箱
  2. 烤机/噪音表现
  3. 基准测试
  4. 游戏测试
  5. 手动模式
  6. 屏幕测试
  7. AIGC测试
  8. 其它补充

下面就做个简单的开箱,然后是实测数据分享:

简单开箱

魔霸新锐2023的外包装采用环保的牛皮纸,并作了一些特别的开盒设计,总体包装很小:

顶部的提手打开以后,有一个内部的箱子可以拉出来,从橙色一边向下拉开可以更好的拿出游戏本:

整个包装就是一个分层的设计,底部为电源适配器和保修卡等,分开包装:

我们拿出魔霸新锐2023游戏本,可以看到背面有大量的分区进风设计,脚垫非常厚实,摩擦面积也足够得大,整体的设计也离不开ROG相关元素设计,下方还有两个独立的扬声器区域:

两侧IO接口和大面积热出风口,出风口还分了上下两层设计,花活非常多:

我们再看另外一面,主要基于实用和ROG赛博元素进行设计:

后置出风口胶垫防滑加厚设计可在合盖后快速握在手里夹着,也不会感觉烫手,同时起到防滑作用。

打开魔霸新锐,边框也特别的窄;合页部分设计不但大,还很有辨识度,开合的阻尼感很强;屏幕Logo右下方有3个状态灯:键盘灯、充电、硬盘读写;该区域也不忘加入了2个出风设计,结合这款机器不俗的散热设计最终在使用中会起到加成:噪音很低,细节参考后面内容。

关上魔霸新锐,整体非常有形,如果查看细节,比如右下角黑色胶条还有斑驳设计:

我一开始以为溅了什么咖啡液上去,结果擦了半天都没擦掉,与ROG确认是故意的纹理设计。

对于这款机器的外形,可以说喜欢的非常喜欢。如果介意这款机型的重量万元左右可以选择幻16,不过幻16的性能释放不如魔霸新锐,如果侧重于重量、父母也介意游戏本的外形,幻16确实是不错的平替。

如果侧重于性能和性价比,魔霸新锐2023却是更好的选择,属于8000以上万元以下非常能打的机型:

烤机测试

既然非常能打,我们直接烤机测试,室温环境25度左右,分别做了:

  1. CPU单烤
  2. CPU的FPU单烤
  3. CPU+GPU双烤

不过烤机的效果其实非常好,完全符合这款魔霸新锐2023的定位,大家更关心噪音:

噪音方面

所以不如先看看噪音的表现(以下为增强模式下实测),基于上面三种场景烤机下的记录:

以上实测分别CPU 90瓦输出下、CPU135瓦输出下、CPU+GPU烤机初期200瓦+(初期超过了195瓦的限定)分贝仪距离屏幕45厘米下的实测,参考噪音的指标:

可以看到在各种场景下烤机,都相当安静,135~200瓦输出也不过就是轻微的落雨效果;细节方面的表现可以参考下面“其它方面”章节的内容。

CPU烤机

在CPU烤机方面(持续超过20分钟)主要针对性能模式和增强模式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其中如上红色为增强模式,绿色为性能模式的对比:

温度表现:

  1. 前3分钟性能模式温度较高,3分钟后基本一致;
  2. 烤机结束增强模式降温曲线表现更为迅速,整体上增强模式温度更低,但风扇噪音会略大;
  3. 平均温度和长时间持续温度在80度徘徊,压力很小,并未触及温度墙;

功耗表现:

  1. 功耗方面两者差异不大,平均功耗差异5瓦;
  2. 但在13分半后性能模式下功耗更高一点;
  3. CPU烤机主要长期持续在90瓦左右。

由于压力不大,所以在CPU利用率方面两者基本一致,并无特别区别,仅仅是降温增强模式更为迅速。

而在有效频率方面,基于P核0 T0的有效频率进行对比,两者有约100MHz的差异,增强模式更高。

噪音方面:

魔霸新锐2023在启用增强模式后,即便低负载也会感知到风扇在转,但很轻微,性能模式是毫无感知。

FPU烤机

FPU烤机会压榨CPU的最大性能,尤其是功耗方面,也是对游戏本散热的考量,因为13代Intel处理器的TDP是155瓦,但是这种最大功耗的能效比不高,也毫无意义,所以大部分游戏本厂商做了限制:

我们实测中也针对了性能和增强两种模式进行对比,持续烤机同样超过20分钟以上:

如上表格看起来有点复杂,下面进行解读:

温度方面:

  1. 最高温度为97度,其中增强模式低1度;
  2. 而在持续烤机表现中:
    • 增强模式稳定在90~95度之间;
    • 性能模式稳定在80~85度之间。
  3. 烤机结束,增强模式同样降温更为迅速。

功耗表现:

  1. 增强模式下在50秒后有一波持续约1分钟的降低后,功耗重新回到135瓦左右;
  2. 性能模式CPU功耗基于120瓦输出持续了90秒后开始下降,最后稳定在100瓦输出;
  3. 后期持续烤机中,两者CPU中利用率的能效比差异15%,功耗差异35%。

从上面的实测来看,魔霸新锐2023对于CPU的爆发调教给的还是比较激进(功耗墙135瓦),总利用率最大持续在172%左右,且主频可以稳定在3.9~4.0GHz左右,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噪音方面:

FPU烤机中由于增强模式下稳定输出135瓦,可以感受到风扇的噪音,但是这个噪音在游戏本使用距离下不算大,也就47分贝左右;而在性能模式下只有100瓦输出,所以这个分贝更低,相对更为安静。

CPU+GPU双烤

在双烤的增强模式下,大路对CPU的压力测试做了一定的调整,可以看到后面(红色)曲线的变化:

一开始可以看到GPU独立跑,功耗为140瓦打满,在持续了1分钟后CPU20线程压力负载有点过大,直接飙到了120瓦以上,这就导致GPU的输出直线下降,仅为20瓦左右,这样测试还玩啥?所以在跑了一分钟左右我将CPU的压力调整为10线程,这时候CPU输出为56~104瓦之间波动,这时候GPU的输出也重新回到了104~130瓦之间,不过这种波动在持续了约150秒后开始稳定输出,最终保持在:

CPU为70瓦,GPU为115瓦,合计约185瓦持续输出(后期GPU略有波动是因为我在操作有一定干扰,实际理论是稳定输出),咨询ROG后得知,增强模式下设定就是185W,而想要获得195W只需要在奥创中调节到手动模式即可

Tips:不同游戏对于CPU和GPU的消耗也是不同的,上面只是手动操作,但整机释放不影响。

我们下面来看后期基于综合185瓦输出中CPU和GPU的温度如何:

增强模式下,CPU保持在80度左右比较理想,GPU同样在80度左右,只是波动更低。而性能模式下CPU保持了很有规律的波动(性能模式全程CPU基于20线程负载),而GPU也较为稳定,但有波动。

频率方面:

如下图所示,增强模式下GPU稳定保持在2.27GHz左右,几乎是一条直线,毫无波动:

CPU方面不管是增强还是性能模式都有波动,只是增强模式波动更低,而性能模式同样呈规律波动。

以上主要是烤机方面的实测,所以在前面我给出了“魔霸新锐2023作为高性能游戏本”的设定。

即便在185瓦输出中,操作距离下风噪同样控制在50分贝以下,更没有尖啸的情况。游戏中通常达不到上述烤机中的极限性能压榨,所以在后续的游戏实测中风噪更低,这样的体验更好,这也是ROG游戏本的游戏,比如这款采用冰川散热架构3.0,同时CPU选用暴力熊二代液金导热,这让上面极限性能测试中温控更为稳定,不管是CPU还是GPU的主频都更加稳定,不会出现频繁降频的现象。

这就是好的游戏本和普通游戏本的区别。

我们简单总结下上面的烤机部分内容:

  1. GPU(RTX4060)可以稳定输出140瓦;
  2. CPU可以最大稳定输出135瓦,利用率172%;
  3. 双烤种GPU可以稳定输出115瓦以上,而CPU可以满足70瓦持续输出。

从实际表现来看,操作距离下噪音更低,体验更好,从键盘一面温控来看如下:

室温22度左右,CPU+GPU双烤下最高温度47度左右,在功能键小范围区域,其它键盘主要区域控制在33度左右(和人体体表温度差不多),整体体验上毫无热浪,长时间游戏体验也很好。这也侧面说明魔霸新锐2023所用的散热设计不仅有用,也能满足RTX4070的升级空间:

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方面同样结合了性能模式和增强模式下的对比,直接的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上述的表现中,大部分增强模式下有提升,但部分并未有比较大的区别,甚至部分有所降低。

固态硬盘读写测试

我们还是先分享上面没有的数据,读写方面非PCIe4.0性能级,属于普通游戏本水平:

我手上这台采用西数SN560固态,读5GB/s,写入约3.4GB/s,但是讲实话肯定是够用,对游戏也没啥影响,只是感觉也加了不少钱,并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想想这只是ROG的入门级,好像也没啥话说了。

CrossMark基准测试

该测试主要是综合测试,结合办公、生产力和游戏等,但是该测试并不做压力测试,所以在没有频率、核心提升太多的情况下,通常是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得出性能(1834)和增强(1836)的综合得分。

CPU-Z基准测试

该测试和CrossMark基本一致,增强模式(右)仅多核带来了不到1%的提升,都可以算是误差值。

另外从上面实测对比来看,i7-13650HX性能不管是多核还是单核,都超越桌面级11代i9,遥遥领先。

办公场景测试

办公场景测试基于UL和PCMARK10,两者同样差异不大,仅PowerPoint和Outlook有一定差异。

但是结合上面和下面的测试,尤其是CPU烤机部分的数据对比,得出一个结论:

增强模式下GPU优先、性能模式下CPU优先。

即增强模式下,魔霸新锐2023会优先保证GPU的输出,而性能模式下反之。但是从整体来看,两者比较之下没有特别的差异,只有部分场景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建议日常中使用魔霸新锐2023基于性能模式下运行,当你觉得体验不是特别理想的时候,直接使用顶部的功能键一键切换到“增强模式”即可

友情提醒:模式切换顺序如下:

以当前为性能模式为例:安静?性能?增强?性能?安静?性能?增强……

另外魔霸新锐2023同样支持“手动模式”进行特别调教,可玩性很高。

续航测试

理论上谁给游戏本测试续航啊,但是这几年的游戏本续航愈发强悍,总有出差的时候,万一抓了一个魔霸新锐在手上,你肯定会担心续航是否抗得住?旅途中能否打发时间看看电影,写写标书什么的?现在高铁动车票也不太好买,不一定能遇到插座的座位。

这方面大路以前工作也经常碰到,所以我很懂你们,所以接着夜间做了一次测试,基于集显模式下(亮度30%(约150尼特)、音量20%、关闭WiFi、蓝牙)下离电测试,办公场景最终结果接近7小时:

如果基于视频场景测试,这个续航时间会更长,所以从结果来看毫无压力。90Wh的续航控制居然比我幻X 56Wh的办公场景6小时9分还厉害一点,大容量还是有大容量的优势。

3DMARK基准测试

从上面的表格对比来看,整体上增强模式尤其是GPU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基于Vulkan的Solar Bay测试中,整体提升介于5%~11%之间,下面基于增强模式结果进行截图:

整体成绩上也高于平均分:

其它成绩参考:

游戏基准测试

有不少游戏提供了基准测试,比如《孤岛危机6》、《荒野大镖客2》、《地铁:离去》等。以下游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主要基于1080P、高画质、关闭DLSS下测试,截图对比均为左侧性能,右侧增强

《孤岛危机6》中几乎没啥区别,仅最高帧率在增强模式下略有提升:

如果基于手动模式优化显卡的输出,平均真可以达到137FPS,提高了5帧。

而《地铁》初看也就提升了2.33%,实际从下面的曲线图来看增强模式更为稳定:

如上图左侧(性能模式)的波动过于频繁,有大量的黑色线条向下,而增强模式更为平滑

《大镖客2》人狠话不多,直接提升5%:

但是它的最低帧率又过于偏低了,所以这款游戏可以通过检测,并基于“手动模式”调教效果更好。

而《极限竞速:地平线5》是我比较喜欢的游戏,逼真的画面让人欲罢不能,于是我做了多种对比:

1080p、高画质对比:

如果你要基于1080P高画质玩,建议选择性能模式即可,它更稳定,本身地平线对于帧率的追求不高。不过这款游戏对于魔霸新锐这样的RTX4060显卡来说,一般基于1440p或1600p下分辨率更好。

1440p、高画质对比:

可以看到上面的情况,分辨率高了以后GPU反而正式介入更多的工作,间断次数明显减少,且最终的平均帧率差异不大,而在40系列显卡中,有不少游戏是这样表现的,这时候基于2.5K分辨率的游戏本作用就明显了,如果游戏本仅支持1080p,那么这时候最好外接2.5K显示器反而可能会更好

1440p、极端画质对比:

因为这款游戏从上面的表现来看,属于绰绰有余,而从下面的表现来看超过70FPS属于畅玩:

从上面的细节对比来看,GPU的差异几乎没有,间断次数反而不再出现,所以有时候我们做测试要多项测试,才能确定是否是CPU拖了后腿,而从上面横向对比来看,并不是CPU拖后腿;反而是GPU觉得画质设定要求太低了,它不大愿意全力以赴的工作,仅此而已

手动模式

虽然魔霸新锐2023并非ROG玩家国度旗舰游戏本,但是同样支持手动调教,比如可以调整后让独立显卡作为优先级更高的设定让显卡的水平发挥得更好;也可以让CPU作为优先级考虑对象。

手动模式包含CPU、GPU、System三个维度的散热指数调整,可以让散热系统过早的介入。

这个玩法其实超简单,一开始我比较温柔,然后实测发现没有效果,还不如不调;后面我就直接暴力的频率功耗激进得多,结合魔霸新锐2023冗余的散热能力和性能释放,最终效果挺不错。大路这边采集了一些数据,并制作成对比,可以看到立竿见影:

可以看到上述3DMARK的基准测试中综合分和显卡分都得到了几百甚至几千的暴涨。

简单来说如果自身散热跟不上,你调整了也没用,压不住啊;但是散热有冗余就可以发挥更强。

而魔霸新锐2023就可以这样玩,所以看起来相比华硕天选4或者惠普暗影9贵了一千两千,实际作为一个性能级的玩家国度入门机型,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提升5%甚至10%以上的效果。

所以魔霸新锐2023是个六边形战士,当然你的预算能达到翻倍比如2万以上,魔霸7 Plus超能版X3D:

测评如上,建议有预算再看,容易种草。

屏幕方面

魔霸新锐2023属于IPS屏幕,有抗眩光附加属性,其它方面就是240Hz加3ms响应;对于游戏而言绰绰有余,不过大家也并不是只为了玩游戏,工作难免也会存在,所以对这款屏幕做了一些测试。

对了,魔霸新锐2023屏幕的最大仰角135°,主打游戏设计:

色域和色准:

在色域方面,虽然魔霸新锐2023是硬件级低蓝光,不过在色域居然也能达到100%sRGB实测:

而且这款的P3也是真100%,所以屏幕相当优秀,我们用工具实测屏幕光谱如下:

这个光谱一看就是软件低蓝光(上述测试并未启用护眼模式),魔霸这款屏幕也过了TUV认证。

魔霸新锐2023不仅自身支持4种色域自由切换,如下:

上述每种色彩,ROG都做了相应的色彩文件配对,以满足不同需求下的设定,且都做了相应校准;一块屏幕多种不同需求的调教,如果你做过校准就知道这玩意挺费时间的,而ROG可以提供标配服务。但是你可能会担心这种校准真的有效吗?校准的出色吗?实际上ROG的游戏本我测试过多款,出厂校准和校色仪二次校准前后对比基本没任何区别,所以出厂校准完全可以直接使用,比如魔霸新锐2023的对比:

一般情况下手机的色准更高,所以你可以在手机种放大后对比,ΔE<2是肉眼无法分辨的。

用红蜘蛛还原默认出厂的色彩文件后,基于红蜘蛛实测,色准如下:

可以参考均值为1.41,远远小于2,且最高值仅为2.52,属于优秀;而且ROG不仅原厂色准出彩,关键它提供4种校准后的模式,这本身也是ROG玩家的追求和信仰:

老子现在可以不用,但是你不能没有。

但要知道,这个和“没有需求创造需求”是完全不同的,没有需求是伪需求,多种色彩空间切换并不是伪需求,因为游戏和电影一般基于DCI-P3、办公用sRGB就够了、但是做设计需要Display P3才更好。

而且ROG系列笔记本不仅提供4种色域切换,每一种还有其它特别加分选项:

上述模式点击即可切换并预览效果,比如选择Racing可以在游戏种看到更多细节。

之前看到有不少讨论独显模式下色彩断层现象,不过近期看到ROG官方通告,新的显卡驱动和ASUS System Control Interface V3驱动已经修复了这个问题。

亮度和对比度

魔霸新锐的亮度实测比500尼特略高,对比度也达到了1100,游戏或影像上的表现会更加优秀:

均匀度表现

通过红蜘蛛我们观察100%和50%亮度下的表现:

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非常优秀,综合上面的要素来看魔霸新锐2023即适合玩游戏,还适合图形设计等创作,娱乐和生产力两不误,同时屏幕也兼具了护眼和无频闪(因为是DC调光肯定是无频闪)等。

AIGC方面

AI是今年非常火的一个话题,类似于 版本的 也非常好用,可以说是傻瓜化安装,自动更新,引导式使用,基于不同的模块可以创作“文生图”或者“图生图”等玩法,比如效果如下:

上面这张图我们基于魔霸新锐的RTX4060显卡(8GB显存)输出其实效果很好,仅用了17.3秒:

我们结合其它几张测试的效果,基本稳定在17秒左右:

类似上面的文生图,如果在桌面级显卡RTX3070上大概是10秒左右,如果换成RTX4070Ti是3~4秒:

如果通过基准测试来对比,魔霸新锐2023的RTX4060和桌面级i5-14600K+RTX4070Ti对比如下:

因为文生图一般基于float16精度,结合上面的基准测试,魔霸新锐2023的调教下RTX4060大概是桌面级RTX4070Ti的79.8%的水平,简单来说在RTX4090显卡之下,其它显卡众生平等,差异不是特别大。但是在我们上面的实例中桌面级的RTX4070Ti远远超过魔霸新锐2023这颗RTX4060显卡,达到5倍的水平,但如果我们只是偶尔玩玩,其实影响不大;除非你要训练模型,那么自然也是桌面级效率更高。

同样大语言模型有很多在线的玩法,但是也有受到区域和付费等限定,其实可以使用强劲一点的游戏本本地建立大模型,比如魔霸新锐2023其实就不错,大语言模型的算力差异不是很大。

以上的AIGC基于绘世2.5.8启动器完成,这个启动器是傻瓜式的,入手非常容易;大语言模型可以参考Intel提供的PyTorch,参考资料如下,可以基于下面的GitHub直接整活:

该工具可以快速的玩起来,可以基于CPU(会慢一些)也可以支持Intel核心显卡,实际Nvidia也可以。

其它方面

这里主要分享一些一般游戏本测试不会有的东西,比如1.5瓦的喇叭效果如何啊?

我们可以用录像和视频来表现,你就不用去专卖店现场摸了,我们就来先看扬声器表现吧:

上面包含了杜比视界下的一些视频画面效果,表现相当OK,对比度超过1000:1的效果如下:

风噪其实前面的烤机中已经有截图表现了,但是图片你可以说能PS,视频总行了吧?可以一起参考下面游戏中实拍的录像,有风扇的噪音,但是很小,如果你仔细听是可以听到的,毕竟相机的位置在我胸前,算起来距离还近一点,如果实在没听到,属于正常,因为游戏中本来就不大。

玩游戏到底如何?玩一把《CS2》和《永劫无间》怎么样?人菜不要笑啊,只看游戏本表现效果:

上面的游戏是240FPS运动相机录制的,所以画面相对较糊,但是在B站60FPS观看效果更好。

如上面静态截图所示,相机没办法捕捉高帧率,所以会出现重影,而右边的视频基于运动相机240FPS录制就没这个问题了;实际魔霸新锐2023游戏中的效果表现非常好,1080P高画质下可以稳定在110~140FSP左右,这个效果属于非常流畅了;当然如果基于2K分辨率会保持在75~90FPS左右。

总结

其实魔霸新锐2023完整测试下来,还是有一些缺点,不能测评光说好的,先说缺点吧:

  1. 重量方面不算特别优势,主机2348克+电源适配器795克整机约3.15公斤;
  2. PCIe4固态并非性能级,属于PCIe4.0中等水平,虽然影响不大,但感觉没加够钱是吧?
  3. A面抗指纹的效果不太好,希望还有升级空间,加量不加价的那种。
  4. 非高频内存(不过这是Intel对i7-13650HX限定了),如果有Pr需求建议自行升级到32GB。

Tips:这款魔霸新锐2023官方标注为2.5公斤,实测确实为2.35公斤。

其它我就实在想不出来了,毕竟它的优势那么多:

  1. 性能和散热规格属于用力过猛,把i7-13650HX +RTX4060发挥到极限水平;
  2. 1.5瓦扬声器更多是为了续航,但是Hi-Res认证就是不一样,上面视频已经表达了这一点;
  3. 4种色域切换虽然是ROG标配,但是这个必须要吹,是真好用,出厂校色也相当OK;
  4. ROG“手动模式”提升立竿见影,可以基于游戏设定,多份存档;
  5. 屏幕亮度和杜比视界没话说,2.5K分辨率和240Hz刷新也足够让RTX4060满血起来;
  6. 综合的续航其实相当不错,尤其集显模式下居然能接近7小时,这还是游戏本吗?

所以需求上RTX4060够了,又想性能更强一些,预算也能满足万元,下单吧:

点击图片进行购买

如果想一步到位RTX4090,那么更建议选择近期上市的X3D魔霸7 Plus 超能版:

点击图片进行购买

这款大路做过测评,参考:

Views: 23

By 林大路

知乎大路哥,这人就是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